佤山响起幸福歌

来源: 云南新闻网 “恒春临沧”微信公众号

会走路就会跳舞

会说话就会唱歌


(相关资料图)

生活在中缅边境的佤族人民

能歌善舞

是他们的基因密码之一

8月28日18时

民歌大观第13期“阿佤人民幸福歌”

——云南经典民歌音乐分享会

走进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

通过中国新闻网等海内外平台

面向全球网友播出

在中缅边境的翁丁村、葫芦小镇等沧源自治县著名地标内,《佤族古调》《司岗里之恋》缓缓响起,舞蹈《木鼓甩发》刚劲有力,歌曲《薅秧歌》《青苗节》节奏感十足……一场佤族歌舞文化盛宴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精彩演绎“有一种温度叫临沧”。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临沧市沧源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沧源自治县共有佤族人口12.4万人,约占全县户籍人口的85%、全国佤族总人口的40%,是佤族语言、歌舞、服饰、建筑等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二十世纪60年代,《阿佤人民唱新歌》传唱大江南北,也让生活在西南边陲古老、纯朴、热情、奔放的佤族人走进全国视野。

“佤族是东方的黑珍珠,亚洲的野玫瑰。我们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从事佤族歌舞表演、文化推广工作30余年的民间艺人茶红明是本期“民歌大观”的故事主角。从他家的小院中,走出过3800余位能歌善舞的佤族青年,他们走出沧源,走上世界舞台,向全球观众展现佤族歌舞的魅力。

除了培养青年人,茶红明还走遍了沧源的村村寨寨,抢救、整理、保护了大量濒临失传的佤族老歌,同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其中,《司岗里之恋》在云南广为流传,《阿佤人民幸福歌》回应了党和国家对佤族人民的牵挂,朗朗上口的歌曲让越来越多人了解佤族文化、爱上佤族文化。

在茶红明的影响下,他的一双儿女也成为佤族文化的推广者。茶红明的女儿茶艾妮是沧源民族歌舞团的编导,她把传统与创新相融合,创作的舞蹈《木鼓欢歌》获得多项大奖,曾赴德国、比利时、卢森堡、瑞士、日本等国家演出,受到国际友人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茶红明的儿子茶艾南青出于蓝,他为电影《北京卡门》创作的音乐曾获美国休斯敦电影节白金奖,佤族文化的绚丽丰富将他吸引回乡,在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现代化、年轻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年轻音乐人尝试把传统的佤族音乐元素与现代的技术、制作方式相结合,创作出更符合时代特点的音乐,受到更多年轻人的喜爱。”茶艾南说,当更多年轻人了解佤族音乐、喜欢佤族音乐,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也希望通过“民歌大观”这扇“窗户”,让更多人感受佤族文化的魅力。

来源 云南新闻网 “恒春临沧”微信公众号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童文文

相关新闻